top of page

【汪醫生精神健康專欄】Talking therapy – 輔導vs心理治療

已更新:2023年2月17日


輔導 | 心理治療 | vs | 汪醫生精神健康專欄 | 香港 | 精神科 | 精神健康專欄 | 焦慮症 | 抑鬱症 | 汪嘉佑 | 情緒病 | 汪醫生
【汪醫生精神健康專欄】Talking therapy – 輔導vs心理治療

當代情緒病治療的方法多元化,藥物與物理性治療(如腦磁激治療)的應用為病人帶來相對快速的療效。不過,為病人提供整全治療(holistic care)時,在急性治療階段(acute phase treatment)與預防復發(relapse prevention)中皆重視充分理解並處理負面情緒,當中,輔導(counselling)和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便是從心理角度幫助患者的常用方法。


然而,很多人會問,到底輔導與心理治療有甚麼分別。廣義來說,兩者都是根據特定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所提供的談話治療(talking therapy),有時候兩者甚至是臨床上可以互換的詞語,舉例說,輔導員與心理治療師可以分別根據認知行為理論(cognitive behavioral theory)分別提供輔導及心理治療。


而狹義來說,輔導與心理治療的最大分別在於它們的形式及目標。輔導過程中,提供輔導的一方稱為輔導員(counsellor),接受輔導的一方稱為案主(client),案主並不一定是病人,一般來說,輔導是就在一個情境(context)中為特定的問題(problem)協助案主獲得或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它所需要的時間比較短,會面的時間未必需要有明確限制,彈性較大。反之,在心理治療中,提供治療的一方稱作治療師(therapist),接受治療的一方多數為病人。心理治療形式上相對重視系統性,視乎採用的心理學理論(或者稱作心理模型 psychological model),它一般以病或情緒問題作為治療目標,亦有相對固定的療程長度和治療頻密度–理念上如藥物治療般,我們需要準時服用足夠的劑量才能達到預期療效。另外,在心理治療中,其切入的問題包括兒童時期的成長經歷,深入了解情緒問題的來源,治療過程希望協助病人解決長期的心理問題。


話說回來,精神科醫生的角色,除了診斷和處方藥物,同時也負責分析並建議心理方面的治療方式,遇上有關的疑問,病人不妨與醫生一起討論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汪嘉佑醫生


586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