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障礙是什麼?
- info456953
- 12分钟前
- 讀畢需時 8 分鐘

讀寫障礙(Dyslexia)是其中一種學習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y, SLD),影響患者的閱讀、拼寫及書寫能力。根據不同國家的研究,每十名學童中約有一人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在香港,約 10% 至 12% 的兒童患有此障礙,其中 70% 屬輕微程度,20% 為中等程度,10% 屬嚴重。根據香港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數據,2006 年確診的新症中,男女比例約為 2 至 3 比 1,即男童較女童更容易受到影響。
讀寫障礙的定義與特徵
根據國際讀寫障礙協會(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 2004)的定義,讀寫障礙屬於一種特定的學習障礙,源於大腦神經的運作問題(neurological in origin)。主要特徵包括:
難以準確辨認文字,或無法流暢閱讀
文字解碼能力(decoding)不足,導致拼寫和默寫困難
由於語音認知能力不足,影響閱讀理解與詞彙學習
診斷標準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讀寫障礙的診斷涵蓋六個主要學習領域:
閱讀困難:閱讀速度緩慢,經常出錯,對單字的辨識不準確。
閱讀理解困難:能讀出文章內容,卻無法理解句子之間的關係或推論隱含的意義。
拼寫能力不足:經常漏字母、添加錯誤字母,或混淆相似發音的字詞。
書寫困難:句子結構混亂,標點符號與文法錯誤頻繁,段落組織不清晰。
數學概念困難:難以理解數字大小、順序與關係,計算時容易犯錯。
數學推理困難:無法正確應用數學概念或解決數量相關的問題。
讀寫障礙的分類
讀寫障礙可進一步分為「閱讀障礙(reading disorder)」與「書寫障礙(disorder of written expression)」兩大類:
閱讀障礙:兒童在辨認文字、理解句子及閱讀速度方面落後於同齡孩子,導致學習進度受影響。
書寫障礙:兒童在字形控制、書寫速度及語法運用方面存在困難,可能表現出筆跡潦草、拼寫錯誤頻繁,甚至影響段落組織與表達能力。
讀寫障礙對學習的挑戰
學生面對讀寫障礙並不是容易的事,英國讀寫障礙協會(British Dyslexia Association, 2008)指出,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多種挑戰,例如:
容易混淆字形或讀音相似的字詞
肌肉協調能力較差,握筆困難,寫字速度緩慢
功課本上常見擦改痕跡,錯字頻繁
朗讀文章時經常跳行或讀錯字,影響理解能力
由於認字困難,無法準確理解題目內容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學業表現,也可能因為在學習上的沮喪感及尷尬,導致學生產生自信心的成長出現偏差長遠可能出現焦慮的情緒或逃避學習的行為,進一步加劇學習障礙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面對家長,衝突及對抗性行為亦會增加,影響和諧的家庭成長。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British Dyslexia Association, 2008. Dyslexia: A Complete Guide for Parents and Those Who Help Them. Available at: https://www.bdadyslexia.org.uk [Accessed 16 Oct. 2023].
Butterworth, B. and Laurillard, D., 2010. Low numeracy and dyscalculia: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ZDM Mathematics Education, 42(6), pp.527-539.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ealth, n.d. Child Assessment Service. Available at: https://www.dh.gov.hk [Accessed 16 Oct. 2023].
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 (2004). Dyslexia basics: Retrieved February 26, 2004, from http://www.interdys.org/pdf/basics.pdf
Livingston, E.M., Siegel, L.S. and Ribary, U., 2018. Developmental dyslexia: Emotional impact and consequenc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23(2), pp.107-135.
Shaywitz, S.E. and Shaywitz, B.A., 2005. Dyslexia (specific reading disability). Biological Psychiatry, 57(11), pp.1301-1309.
了解小朋友學習困難背後的因素

每個小朋友的學習道路都是獨特的,有快有慢,亦有些小朋友可能會遇到特別的挑戰,例如讀寫障礙(Dyslexia)。這並非智力問題,而是大腦處理語言的方式與一般人不同,而這些挑戰往往與大腦的結構、基因以及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基因因素
大量研究顯示,讀寫障礙與遺傳因素息息相關。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有讀寫困難,其子女較可能在求學過程中出現相似的困難。Sternberg 和 Grigorenko(1999)研究發現,若父母其中之一有讀寫障礙,其子女在二年級時被診斷為讀寫障礙的機率高達 31%。此外,雙胞胎研究也顯示,同卵雙胞胎的讀寫障礙發生率較高,進一步證實了基因在此方面的影響(Peterson & Pennington, 2015)。
認知能力的缺損
Ho et al.(2004)在研究香港學生的讀寫困難時發現,影響最大的認知因素包括:
命名速度(Rapid Naming) | 讀寫障礙兒童在快速命名物品、顏色或字母時比一般兒童慢,顯示其語音處理能力方面較弱。 |
字形結構意識(Orthographic Awareness) | 對於中文學習者而言,辨識字形結構的能力至關重要,讀寫障礙兒童在這方面的表現較差,亦因此導致患者的字體較潦草。 |
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及語音記憶(Phonological Memory) | 需要處理聲音與文字之間的關聯時,小朋友可能遇到更大的困難。而幼童時期的語音意識能力,可以預計童年時的閱讀能力。 |
環境因素
家庭教育背景 | 父母的教育水平對小朋友的閱讀能力有顯著影響。如果家庭環境較少鼓勵閱讀,小朋友接觸書籍與文字的機會較少,可能進一步影響其語言發展。 |
學習資源與教學方式 | 學校的教學方式與課程設計,亦可能影響讀寫障礙兒童的學習成果。若沒有適當的教學調整,如使用多感官學習法(Multisensory Learning),小朋友可能會更難克服學習障礙。 |
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 來自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兒童,可能因為資源有限而難以獲得早期識字訓練,進一步加劇其讀寫困難。 |
References:
Ho, C. S. H., Chan, D. W. O., Lee, S. H., Tsang, S. M., & Luan, V. H. (2004). Cognitive profiling and preliminary subtyping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Cognition, 91(1), 43-75.
Peterson, R. L., & Pennington, B. F. (2015).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1, 283-307.
Sternberg, R., & Grigorenko, E. L. (1999). Our labeled children: What every parent and teacher needs to know ab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 Reading: Perseus Books.
從大腦結構到閱讀困難

讀寫障礙(Dyslexia)與大腦的神經生理結構息息相關。雖然病理未完全清楚,但透過神經科學研究,我們能夠知道部分神經生理成因,藉此幫助小朋友找到更適合的學習方式。
大腦結構與功能異常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讀寫障礙兒童的大腦結構與一般兒童不同,特別是在語言處理相關的區域。大腦左半球的某些區域,如布洛卡區(Broca’s Area)、顳葉(Temporal Lobe)及角回(Angular Gyrus),在處理語音和閱讀時的活動較少(Shaywitz et al., 2002)。
此外,研究發現讀寫障礙兒童的視網膜神經訊號傳遞較慢,會影響眼球對文字的追蹤能力。他們在閱讀時可能會跳字或難以對焦,導致閱讀流暢度受影響(Eden & Zeffiro, 1998)。
腦內訊息傳遞的影響
讀寫障礙兒童的大腦在處理語言時,左右半球之間的連結也可能較弱。研究顯示,負責語音處理的腦區之間的神經傳遞效率較低,使小朋友在將語音轉換為文字的過程中出現困難(Pugh et al., 2001),令他們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將聽到的語音與書寫的文字對應起來,導致學習閱讀變得更加吃力。
此外,一些研究發現,讀寫障礙與大腦的「白質」(White Matter)發展有關。白質是負責大腦不同區域之間訊息傳遞的神經纖維束,這些纖維束的表面被一層脂肪包裹著,使導電速度增加。當白質發育較慢或不正常時,語言和閱讀處理的速度就會受到影響(Deutsch et al., 2005)。
聽覺與視覺處理的關聯
讀寫障礙兒童對於快速變化的語音訊號較遲鈍,導致在學習拼音或辨別相似發音時出現困難(Tallal, 2004)。例如當小朋友聽到「b」和「p」這兩個相似的音素時,大腦需要快速區分,但由於聽覺處理的異常,導致過程變得困難,繼而影響閱讀能力的建立。
References:
Deutsch, G. K., Dougherty, R. F., Bammer, R., Siok, W. T., Gabrieli, J. D., & Wandell, B. A. (2005). Children's reading performance is correlated with white matter structure measured b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ortex, 41(3), 354-363.
Eden, G. F., & Zeffiro, T. A. (1998). Neural systems affected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revealed by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Neuron, 21(2), 279-282.
Pugh, K. R., Mencl, W. E., Jenner, A. R., Katz, L., Frost, S. J., Lee, J. R., & Shaywitz, B. A. (2001). Neurobiological studies of reading and read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34(6), 479-492.
Shaywitz, S. E., Shaywitz, B. A., Pugh, K. R., Fulbright, R. K., Constable, R. T., Mencl, W. E., ... & Gore, J. C. (2002). Disruption of posterior brain systems for reading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yslex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52(2), 101-110.
Tallal, P. (2004). Improv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is a matter of tim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5(9), 721-728.
了解讀寫障礙: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小朋友?

對於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最重要的是在學習上提供適當的支援,並幫助他們建立正向的學習態度。透過有效的方法與策略,可以減少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挫折感,提升自信心,讓他們更樂於學習。
1. 伴讀 (Tandem Reading)
「伴讀」是一種透過親人、老師或專業人員的陪伴來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伴讀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讀寫障礙者理解文本內容,還能提供即時的指導與鼓勵。
舉例子,家長可以每天陪小朋友一起朗讀,用家長-小朋友-家長 (parent-child-parent)方式,即首先由家長朗讀同時小朋友跟著閱讀字句,然後由孩子朗讀,最後由家長再次朗讀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提示與解釋。研究顯示,伴讀能夠幫助小朋友建立自信心,並改善閱讀流暢度(Snowling & Hulme, 2012)。此外,透過有聲書或電子書等工具,也可以提供額外的閱讀支援,讓學習變得更輕鬆。
2. 多感官學習法 (Multisensory Learning)

多感官學習法(Multisensory Learning)強調透過視覺、聽覺、觸覺與動覺等多種感官來進行學習,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學習文字,提升識字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字形、部件分類時,可以用泥膠, 木棒或絨毛鐵絲條砌出部件。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大腦建立更穩固的記憶,使學習變得更有效(Shaywitz, 2003)。
3. 語音覺識訓練(Phonological Awareness Training)
語音覺識訓練(Phonological Awareness Training)是專門針對讀寫障礙者的核心訓練之一。這種方法主要幫助學生辨識語音結構,例如拆解單詞的音節(如「貓」拆解為 m-āo); 聽出相似音的單詞(如「車」與「遮」)、辨識押韻,以及了解字母與發音的相應關係。研究顯示,語音覺識能力較弱的小朋友在閱讀和拼寫方面容易遇到困難,而透過系統性的訓練,能夠顯著改善其閱讀能力(Ehri et al., 2001)。家長和老師可以透過兒歌、拼音遊戲、押韻活動等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語音規則,提升讀寫能力。


4. 個人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
個人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是一種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量身訂製的教育計畫。每位讀寫障礙的學生遇到的挑戰不同,尤其如果學生同時患上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如自閉譜系障礙(ASD)、專注力不足/多動症、或情緒病,制定IEP可以讓他們獲得最適合的支援。例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調整教材,考卷及功課使用較大的字體、提供額外的時間完成測驗(extra time allowance, ETA),或是使用語音輔助科技來幫助閱讀(Lyon et al., 2003)。IEP 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還能提升學習動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References:
Ehri, L. C., Nunes, S. R., Willows, D. M., Schuster, B. V., Yaghoub-Zadeh, Z., & Shanahan, T. (2001). Phonemic awareness instruction helps children learn to read: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Reading Panel’s meta-analysi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6(3), 250-287.
Lyon, G. R., Fletcher, J. M., & Barnes, M. (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 From identification to interven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Shaywitz, S. (2003). Overcoming Dyslexia: A New and Complete Science-Based Program for Reading Problems at Any Level. New York: Knopf.
Snowling, M. J., & Hulme, C. (2012).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s language and literacy difficul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47(1), 27-34.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汪嘉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