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產後抑鬱症】傷心的新媽媽 - 腦磁激療法(TMS)及產後抑鬱症
治療產後抑鬱症的傳統方法是使用抗抑鬱藥物及心理治療。儘管研究表明抗抑鬱藥物在母乳中的暴露風險很低,但由於對可能會影響到母乳喂養的擔憂,許多女性更傾向於選擇非藥物治療。
隨著科技發展配合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有不同的非藥物治療可以選擇。當中,腦磁激療法 (TMS,又名顱外磁刺激術) 是

汪嘉佑醫生
2024年8月13日


【媒體訪問】腦磁激TMS如何治療抑鬱症?
抑鬱症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腦磁激TMS治療。輕度至中度抑鬱症主要以藥物或心理治療為主。如患有嚴重抑鬱症和出現抗藥性的病人,醫生會在藥物以外考慮加入腦磁激TMS治療。

思健醫務中心
2023年10月16日


【ADHD】給ADHD家長及照顧者的15項貼示
給 ADHD家長及照顧者的15項貼示﹕ 確保所有家庭成員都了解小朋友患上ADHD — ADHD是一個有機會影響整個家庭中所有成員的神經性發展障礙,確保所有家庭成員都了解它,幫助小朋友融入正常的家庭生活。 讓他們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

汪嘉佑醫生
2023年7月17日


【親子教養】當孩子的情緒教練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職責及挑戰。不少病人的家長會問:「怎樣做先至可以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呢?」今天,我想簡介一下其中一種方法,它就是Dr John Gottman 所提出的情緒教練(emotional coaching)理論。

汪嘉佑醫生
2023年2月28日


【述情障礙】Feel唔到情緒? 述情障礙
在1970年代,美國的精神科醫生發現,有一部分患者對治療反應不佳,在治療過程中,他們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他們連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也出現困難。學者將這種性格概念化為「述情障礙(alexithymia)」

汪嘉佑醫生
2023年2月7日


【學生壓力】中學生輕生引關注
精神科醫生建議家長可留意子女是否出現6大異常情緒行為 受 第五波疫情 影響,本港中小學生今年需要提早放暑假,直至5月3日起,本港中學生開始分階段正式恢復面授課堂,但復課首日即有兩名中學生因為受學業問題困擾,而選擇墮樓輕生。精神科專科 汪嘉佑醫生 表示,學業、朋輩及社會變化等眾多因素均有機會導致中學生出現情緒問題,他建議家長在開學前後可多加留意子女是否出現以下6大異常情緒行為。 中學生長時間在家網上學習令學生孤獨感上升 汪嘉佑醫生指,過去兩年本港受疫情影響,一眾學生長期改為新學習模式,長時間在家進行網上學習,容易令他們衍生孤獨感,因為考試及做功課都需要單打獨鬥,欠缺實體課並肩作戰的感覺。汪醫生又指,在家學習模式亦令一眾學生的社交生活傾向依賴網絡平台,導致他們缺乏人對與人的直接溝通,閱讀表情能力發展亦有機會減慢。汪醫生解釋,中學生在家學習需要長時間看電子屏幕,而屏幕時間(screen time)的增加會減少他們的體力活動,他亦引述研究指屏幕時間增加會壓抑大腦褪黑色素製造,導致睡眠失去規律。 中學生復課後或重新適應考試模式!長期受壓或會影響腦部情緒調節

汪嘉佑醫生
2022年5月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