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搜尋


【心理界線】如何辨識和維護自己的「底線」?
甚麼是心理界線? 所謂「心理界線」(Boundary)是我們內心中對自我價值、個人空間、情感需求所劃定的界線。懂得覺察並尊重自己的界線,是維護心理安全與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關鍵。在人際互動與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常會遇上一些令自己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內心出現強烈抗拒感的情境。...

何浩暐
9月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思覺過敏】思覺過敏初解碼
Jess(化名)從不喜歡出席家族聚會,因她的親戚總愛比較後輩的近況。她總是不及其他同齡表親,常處於被貶低的位置。在家族聚會中,她漸漸變得沉默。有時,親戚只是抬頭看她一眼,又或視線剛好掠過她的方向,都會令她覺得他們在談論自己。即使沒有眼神接觸,看見他們一個表情、一個小動作,也...

黃珮詩女士
8月3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正向心理學】如何利用正向心理學活得幸福快樂?
甚麼是正向心理學,是否純粹「想得正面點」? 很多人談及心理學時,往往容易聯想到壓力、情緒病、創傷或心理障礙等問題。然而,心理學其實不僅限於病理層面。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心理學有別於傳統著重於治療與修復的取向,其重點在於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與整體...

何浩暐
8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痛症】慢性痛症患者點止止痛咁簡單!
「睇心理有乜幫助?」 「我啲痛唔關情緒事,我啲痛唔係扮出嚟,點解要見心理學家?」 慢性痛症患者發出的怒火,心理學家都能理解。許多患者難以接受「痛症」竟與「心理」有關,因此常提出疑問。請放心,見心理學家並不是説你的痛症是虛構的。...

吳雁詞博士
8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痛症】痛症分急慢?「慢性痛」日夜折磨,到底有幾苦只有患者知!
甚麼是急性痛症?慢性痛症? 急性痛症通常指痛楚持續時間少於三個月,而且多數情況下能找到明顯的身體傷患成因。想像一下骨折、手術後的痛楚,這些都屬於急性。它的特點就是痛楚程度跟傷患的嚴重性大致成比例,隨著身體傷患慢慢復原,痛楚亦會減輕。 ...

吳雁詞博士
8月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壓力反應】用數據看懂壓力——生理回饋(Biofeedback)幫你找回身心平衡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壓力大得整個人都繃緊、頭痛、胃痛、睡得不好、經常作病,明知道要放鬆卻無從下手?其實,這很可能是長期「踩油門」下自律神經失衡的警示,都是壓力留下的痕跡。 然而,大多數人對自己身體的壓力反應其實非常「無感」,彷彿踩著油門卻沒注意車輛已超速。其實,有沒有方法可...

吳雁詞博士
8月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親密關係】怎樣辨識和應對關係殺手「末日四騎士」?
甚麼是「末日四騎士」? 在親密關係中,良好的溝通不但是促進彼此了解的重要橋樑,亦是維繫情感連結的核心元素。臨床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提出,若伴侶之間的溝通長期受到四種具破壞性的互動模式所影響,關係便有較高風險出現衝突、疏離,甚至走向破裂。這四種負面溝通模式被比...

何浩暐
7月3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壓力反應】人唔應該只係識踩油門——探討都市人自律神經失衡同壓力迷思
香港是個節奏超快的城市,很多時候我們好似一架踩盡油門的車輛,沒完沒了地奔波勞碌。試問,一架車只懂得踩油門,從不煞車,又怎可能長久?人體也是這樣,若長期只用「油門」而忽略「煞車」,遲早會壞。 這裡講的「油門」和「煞車」其實是自律神經系統的兩大主角:交感神經系統(油門)和副交感...

吳雁詞博士
7月3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親子管教】家長如何做好期望管理激發孩子學習動力
甚麼是期望管理? 期望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指的是我們透過設定、溝通和調整對自身、他人或情況的期望,以確保期望與現實所具備的條件相符。設立恰當的期望不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個人發展有所影響,對家長自身及親子關係亦很重要,並有效激發孩子學習動力。...

何浩暐
7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高功能ASD】高功能自閉症的職場挑戰
Benson(化名)以一級榮譽大學畢業,去年剛加入一間國際科技初創公司。他熱愛AI程式設計,擅長撰寫乾淨代碼,生活規律:每天到同一間快餐店吃早餐,下班後堅持坐巴士回家,即使塞車也不轉地鐵。茶水間裡,他想融入同事閒聊,卻聽不懂笑話。例如有同事說:「個女仔同我講:『我而家屋企冇...

黃珮詩女士
7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高功能ASD】特別的你 特別的母親節
Tommy(化名)今年19歲,大學成績優異,熱衷天文學,喜歡獨自研究。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善於表達情感,少與人交談。他對母親的關心常以短促回答或沉默回應,父母因此抱怨他「冷漠」或「不孝」。例如,在母親節的飯局中,他因鄰桌客人高談闊論而突然離席,讓母親感到尷尬和失望。他...

黃珮詩女士
6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思覺過敏】如何幫助思覺過敏人士
面對壓力時,思覺過敏人士容易受到一些自動化負面思及核心信念影響,陷入某些非理性的想法,從而出現困擾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下兩個例子是他們常有的思想陷阱﹕ 1) 妄下結論 - 在欠缺充分資料、合理依據的情況下對事物做出判斷。...

黃珮詩女士
6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