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搜尋


【心智解讀】特別的你 特別的母親節
Tommy(化名)今年19歲,大學成績優異,熱衷天文學,喜歡獨自研究。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善於表達情感,少與人交談。他對母親的關心常以短促回答或沉默回應,父母因此抱怨他「冷漠」或「不孝」。例如,在母親節的飯局中,他因鄰桌客人高談闊論而突然離席,讓母親感到尷尬和失望。他...

黃珮詩女士
3小时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0


【思覺過敏】如何幫助思覺過敏人士
面對壓力時,思覺過敏人士容易受到一些自動化負面思及核心信念影響,陷入某些非理性的想法,從而出現困擾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下兩個例子是他們常有的思想陷阱﹕ 1) 妄下結論 - 在欠缺充分資料、合理依據的情況下對事物做出判斷。...

黃珮詩女士
3小时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1


【思覺過敏】思覺過敏齊關注 及早正視可預防
不少人接觸到例如花粉和海鮮等的致敏原,身體便會出現過敏症狀。 然而,除了「有形」的致敏原,「無形」的壓力也可以使我們出現「思覺過敏」。一般情況下,大腦能調節對環境的敏感度,選擇性接收較重要的信息。不過,大腦調節系統或會在壓力下失靈,使人對環境產生錯覺,誤以為受威脅而作出過敏...

黃珮詩女士
3小时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0


【思覺失調】長效針劑配合家人支援 提升療效助控制病情
根據近年本港調查推算,香港約有2.5%人口、即18萬人患思覺失調,當中大部分是20至30歲的年輕患者。[1,2] 倘若患者未能妥善處理病情,或可能令病情惡化及腦部功能受損。因此,為患者建立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案至為關鍵,包括醫療及情緒支援,助思覺失調患者走出陰霾。...

鄭珊醫生
9小时前讀畢需時 3 分鐘
5


【吸引力法則】從心理角度談吸引力法則
甚麼是「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 」(Law of attraction) -其實它的理念是相信物以類聚 (Likes attract likes),一些人、思想和事物會因為相似而互相吸引,從而令到相似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例如一些正面的想法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而負面的想法就...

梁重皿博士
9小时前讀畢需時 5 分鐘
10


【社交恐懼症】從心理角度看社交恐懼症
甚麼是社交 恐懼症(Social phobia)? 人作為群體生活的動物,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需要和不同的人接觸和交流。但是,有些人一到人多的地方便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異常焦慮。這便有可能是社交 恐懼。而 社交 恐懼有不同程度的分別,輕微的 社交...

梁重皿博士
10小时前讀畢需時 3 分鐘
2


【躺平心態】年輕人的新生活態度
甚麼是「躺平」心態? 「躺平」文化是一個新的生活態度,「躺平」心態是指與時下主流的上進心態,物質主義價值觀「割席」,尋求簡單自由及舒適的生活。通過強調低欲望,不太追求傳統成功的標準,着重自由及內心的滿足。而這種新的生活態度亦開始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少更加是初中生。 ...

梁重皿博士
10小时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4


【抑鬱症】患者抑鬱引發「過橋恐懼」醫生拆解常見工作壓力導致抑鬱
根據食物衞生局於2023年5月回覆立法會的數據顯示,醫管局於2022至23年度確診患有抑鬱症並接受治療人數,共有約6.6萬人,較5年前5.61萬人增加接近兩成。常說香港人生活壓力大,尤其對打工仔而言,既要承受工作壓力,也有來自家庭壓力,往往情緒受到困擾,出現抑鬱症狀,精神科醫生鄭珊表示:「如果一個人經常好忟憎、好易發嬲、覺得好down(情緒低落),若這些諗法持續一段時間,就要警惕。」

鄭珊醫生
4天前讀畢需時 3 分鐘
9


【ADHD】與其罰坐定定 不如容許跑跳放電!
ADHD學童表現活躍,無法安靜坐著,很多時被誤會為反叛、不聽指令。精神科專科醫生鄭珊表示,孩子多動源於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是ADHD其中一種病徵。「他們經常遊魂、欠交功課欠帶文具;跑來跑去、沒法排隊,或者老師未叫他的名字,已急不及待大聲說出答案。」

鄭珊醫生
4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14


【成癮障礙】丈夫手機成癮影響家庭關係
手機是現代人的必需品,但當它變成我們生活的主宰,損害了我們與現實世界的連結,就需要檢視自己是否已經成為手機的奴隸。你的丈夫有沒有手機成癮的問題?會不會經常躲在洗手間玩手機而忽略你和孩子的需要?究竟手機癮是不是病?精神科專科鄭珊醫生表示,是否有手機成癮需要仔細觀察其使用手機的...

鄭珊醫生
4天前讀畢需時 3 分鐘
2


【冒牌者症候群】你害怕被稱讚嗎?成功的恐懼者
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不配擁有所取得的成就?或者,當被人贊揚時是否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是的話,你可能患上了「冒牌者症候群」!這種心理狀態讓人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常覺得自己只是假扮成成功者,而內心卻隱藏著一種不安和恐懼。本文將深入探討冒牌者症候群的本質,揭開它背後的迷霧,...

鄭珊醫生
4天前讀畢需時 3 分鐘
6


【一人之境】一人之境原來會難受? 被孤獨感吞噬易成網癮或抑鬱
早年網絡熱傳「國際孤獨評分表」,讓人用以檢視孤獨級別。不過,獨自一人並不代表孤獨,孤獨是一種情緒狀態,即使身處人群中,孤獨感也可以湧上心頭。精神科專科鄭珊醫生表示:「若人無法承受這種孤獨感,容易會依賴網絡以尋找慰藉,甚至不能自拔,演變成網絡上癮;而無法排解孤獨感、自我價值較...

鄭珊醫生
4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