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思健醫務中心 HealthyMind Centre

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情緒疾病。根據醫管局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女士比男士有兩倍機會患上抑鬱症,但男士患上抑鬱症的症狀通常較為嚴重,絕對不能忽視。 

抑鬱症的核心症狀主要為

(1) 情緒持續低落 

(2) 失去對事物或活動的興趣 

其它常見的症狀則包括﹕

  •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  

  • 經常失眠 

  • 動作遲緩 

  • 經常感到疲倦或無精打采 

  • 經常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 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經常猶豫不決 

  • 反覆有自殺意念,或有自殺舉動

抑鬱症

抑鬱症的種類 

根據患者的症狀及對生活的影響,抑鬱症可分為輕度、中度及嚴重程度。如患者有強烈的自殺意念或自殺舉動,或者患者出現幻聽、被害妄想等思覺失調症狀,此等情況下皆判定為嚴重抑鬱症,須及時處理,甚至安排入院接受治療。

  

抑鬱症的成因

患上抑鬱症並不是因為當事人軟弱、應付不了壓力;臨床上見到更多的是有責任心、有上進心及對自己有要求的患者。很多時都是不同的因素加起來,從而導致患者在特定的時候出現抑鬱的症狀。

外在壓力

親人逝世、婚姻破裂、父母離異、住屋問題、工作困難、人際關係、退休、欠債、長期患病等,都會產生壓力並慢慢累積,嚴重的情況下而又未能妥善處理便有機會誘發抑鬱症​

心理因素

過度負面的思想模式、對自己要求過高甚至有完對主義的傾向、懷有過度的責任感都會持續地形成心理壓力並有機會誘發抑鬱症​

生理因素

持續的情緒低落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及結構。抑鬱症反覆發作會導致大腦中負責控制情緒和形成記憶的海馬體尺寸減小。研究亦發現腦部化學物質的失衡,例如血清素失、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鞍等等,都會令情緒較易受到外在壓力響,從而誘發抑鬱發作。腦部功能層面,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腦部負責認知/思考功能的左背外側前額葉皮層(left DLPFC)出現活動減退(hypoactivity),未能有效管控(regulated)負責情緒功能的前扣帶迴皮層(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杏仁核(amygdala) ,導致後者出現過度活躍(hyperactivity)情況。​

家族遺傳傾向

若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是抑鬱症患者,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1.5 至3 倍。不過要強調的是抑鬱症的成因是多樣化的,抑鬱症並不是遺傳病。

抑鬱症的影響 

抑鬱症會在多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當中包括 

  • 影響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容易與人發生衝突 

  • 工作表現下降,容易犯錯 

  • 情緒低落的時候有機會出現自殺念頭,並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抑鬱症的主要治療方法 

抑鬱症的治療方案主要取決於對日常生活影響的嚴重程度。大部份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病徵會有改善,並且能恢復身心功能及社交職業功能。醫生會為每個求診者安排最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當中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及腦磁激治療。

  

藥物治療 

治療抑鬱症的主要藥物為抗抑鬱藥 (Antidepressant)。藥物一方面通過調整腦部的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等,另一方面促進腦部產生一種名為「BDNF」 的腦神經生長因子,從而使受損的腦部區域康復,改善病人的情緒困擾。患者須定時服用處方的抗抑鬱藥物,大部份患者在服藥兩星期後會開始好轉。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病情的嚴重程度而決定使用何種藥物。因應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態,使用的劑量亦有不同。抗抑鬱藥主大致分為以下種類﹕

三環抗鬱劑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 例如Amitriptyline, Imipramine, Nortriptyline, Clompramine

  • 第一代抗抑鬱藥,副作用可能較多

  • 服用後有較多機會出現昏睡、口渴、便秘等情況

  • 在懷孕期間使用會對胎兒有較少影響

  • 有助改善失眠情況

血清素調節劑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 例如 Fluoxetine, Sertraline, Citalopram, Escitalopram, Paroxetine

- 新一代的抗抑鬱藥,現為治療抑鬱症的第一線藥物

- 可以增加腦部血清素的濃度,從而治癒抑鬱症

- 藥物副作用相對第一代藥物較少

雙重抑制劑 (Serotonin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

- 例如 Duloxetine, Venlafaxine, Desvenlafaxine

- 最新一代抗抑鬱藥

- 同時針對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失衡

- 如患者在接受SSRI 後反應不是太理想,可以考慮轉用雙重抑制劑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已獲證實,對抑鬱症相當有效。心理學家會通過面談的形式,協助患者改變負面的思想及行為模式,從而使情緒問題得到改善。

腦磁激治療

腦磁激療法為近年引入的最新治療方案,以無創的方式去改善患者的病情,為抑鬱症患者開闢新的治療方向。腦磁激療法適用於大部份抑鬱症的患者,特別是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以及對多種藥物呈現抗藥性的人士。其原理是以高聚焦磁力,以特定頻率在大腦誘發微電流去調節腦部與認知/思考和情緒功能相關的神經迴路活動:通過刺激左背外側前額葉皮層(Left DLPFC),令到與之有著負向功能性連結(anti- correlat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的前扣帶迴皮層(ACC)活動過度情況得到改善,從而達致治療抑鬱焦慮的作用。腦磁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安全檢測,沒有嚴重副作用。治療在清醒期間進行,過程毋須麻醉。整個療程約為二十至三十次,每星期進行三至五次治療,每次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 

媒體訪問

【2BeGuru】給愛裝堅強的你:學習與情緒共舞.jpg

【信健康】2024年10月 青少年情緒疾病可不可用藥物治療?

【2BeGuru】給愛裝堅強的你:學習與情緒共舞.jpg

【新城財經台】2024年7月 青少年情緒大檢閱

【2BeGuru】給愛裝堅強的你:學習與情緒共舞.jpg

【TVB《最強生命綫》】2024年7月 季節性情感障礙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