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實用資訊】情緒病可以靠驗血檢查血清素水平來確診嗎?
- 張正平醫生
- 7月2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7月31日

「醫生,可唔可以驗下血清素,睇下身體係咪真係唔夠?」
「醫生,食左一排藥之後,可唔可以驗下血清素,睇下係咪已經足夠?」
這是在診症室最常遇到的問題。目前,情緒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無法單靠抽血或檢測血清素(5-羥色胺,serotonin)水平來確診。
血清素水平與腦內活動的關係複雜。血清素主要在腦內的神經系統中發揮作用,但抽血只能測量血液中的血清素水平,這無法直接反映腦內血清素的濃度或功能。血液中的血清素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飲食、壓力、藥物等),與情緒病的病理機制未必直接相關。
另外,情緒病涉及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外在壓力、心理因素、神經傳遞物質失衡等等),單一檢查無法全面反映病況。情緒病的診斷目前主要依賴臨床評估,包括患者的症狀、病史及心理狀態。雖然血清素系統與情緒病有關,但現時醫學界尚未找到可靠的生物標記(biomarker),可以通過簡單的血液檢查來確診情緒病。
抽血檢查有時會用於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維生素D缺乏等),但這些檢查並非用來直接診斷情緒病。現階段,情緒病仍不能單靠抽血驗血清素來診斷,確診仍需要由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進行詳細的臨床評估。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張正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