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心理專欄】如何利用正向心理學活得幸福快樂?
甚麼是正向心理學,是否純粹「想得正面點」? 很多人談及心理學時,往往容易聯想到壓力、情緒病、創傷或心理障礙等問題。然而,心理學其實不僅限於病理層面。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心理學有別於傳統著重於治療與修復的取向,其重點在於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與整體福祉,強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快樂、自我實現與人際和諧。然而,正向心理學並不單單是提倡更正面的人生觀。它並非要人忽視生命中的困難與痛苦,而是強調透過探索個人的潛能與優勢,尋找令生命更有意義、更具滿足感的途徑。 我可以如何利用正向心理學幫助自己? 在實踐層面,研究指出「正向體驗」(Positive Experience)是促進心理健康與個人成長的重要切入點。以下三種體驗狀態,尤為值得關注: 正念(Mindfulness) 正念是一種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練習,強調對每一個想法、感受及身體感官經驗保持開放和覺察。透過正念練習,個體可有效減輕壓力與過度思慮,提升創造力及記憶力,亦有助於接納自我、減少習慣性負面情緒(如焦慮或抑鬱)。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過度專注於內在經驗亦可能帶

何浩暐
8月9日


【心理專欄】從心理角度談吸引力法則
甚麼是「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 」(Law of attraction) -其實它的理念是相信物以類聚 (Likes attract likes),一些人、思想和事物會因為相似而互相吸引,從而令到相似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例如一些正面的想法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而負面的想法就人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但到底「吸引力法則」有沒有科學根據呢? 直至現時為止,「吸引力法則」並沒有科學實證支持。因此,「吸引力法則」被指為偽科學理論。在一些認知行為理論中,它們被認為與思想有關,但它並不是簡品單地認為思想可以引致現實的改變。而是我們的思想會引致我們在行動上作出調整,從而令到結果有機會改變(但並不一定會令結果改變)。雖然有些人在相信「吸引力法則」後取得成功,但是這並不是一個證據證明「吸引力法則」是有科學根據的。 為甚麼大多數的人都會在討論「吸引力法則」? 這是因為「吸引力法則」為我們帶來一個簡單而又直接的解釋。只要擁有一個正面的思想,就會帶來一個正面的結果,提供一個正面的希望給我們。在心理學中,人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個「被掌控感」。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我們很在意的事

梁重皿博士
6月21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