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心理專欄】從心理角度看社交恐懼症
甚麼是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 人作為群體生活的動物,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需要和不同的人接觸和交流。但是,有些人一到人多的地方便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異常焦慮。這便有可能是社交 恐懼。而 社交 恐懼有不同程度的分別,輕微的 社交 恐懼會使我們在一些特定的場合當中感到不自在;而較為嚴重的 社交 恐懼則會令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例如在乘搭公共小巴時叫「有落」、在茶餐廳叫外賣、甚至在公共場合食東西等)出現顯著的焦慮感覺,而因為這些的感覺導致我們有機會逃避這些令我們感到焦慮的場合。因此,擁有較嚴重 社交 恐懼的人士則有機會被確診為 社交 恐懼症。 根據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5), 社交 恐懼症的患者會在一個或多個的社交場合擔心被其他人審視,從而産生顯著的焦慮和恐懼的感覺。而這些的感覺通常都會伴隨着一些的生理狀況,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顫抖和口乾等的症狀。 社交 恐懼症的患者通常都會擔心別人的負面評價,擔心生理及心理的焦慮徵狀被別人察覺而出現尷尬的情況,從而令到他們想逃避這些的場合。 但我曾經有輕微社交恐懼的症狀

梁重皿博士
6月21日


【焦慮症】焦慮症與述情障礙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子女明明表現得很焦慮,但當你問他們怎麼了,他們卻說不出自己的感受,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難過、害怕還是生氣。這種狀況,可能和一種心理特質有關——述情障礙(Alexithymia)。

汪嘉佑醫生
5月9日


【社交恐懼症】是害羞還是社恐?教你分辨兩者不同!
面對演講,有些人很自信,有些人則表現緊張。究竟與人對話時慣性避開視線、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性格內向、害羞還是已經患上社交恐懼症呢?怎樣診斷是否患上社恐呢?假若患上又應該如何處理呢?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常被簡稱為「社恐」,屬於 焦慮症 的一種。顧名思義,社恐患者在社交場合容易感到害怕或焦慮,他們會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症狀會導致負面的評價。在這些社交場合中,社恐患者往往不發一言,避免招來注意;面對別人時,也容易出現面紅耳熱和顫抖的情況。患者會主動迴避這些社交場合,或帶著強烈的焦慮感去忍受。社恐很多時在青少年期出現,但也有於成年後才出現的情況。 如何分辨是害羞、性格內向還是社恐? 害羞或性格內向是一種性格特質,是先天及成長中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性格特質。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害羞的人會表現內斂、不敢開口說話,可是待熟悉場合後,便能慢慢適應,所以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內向的人並非恐懼或不能社交,而是傾向「選擇性社交」,例如在多人的場合他們會比較被動。但若果是少人聚會或單獨交流,他們就會變得自在和比較健談。..

張正平醫生
2024年1月3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