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同理心疲勞】關懷他人的同時,誰來關懷社工?
在我們社會中,社會工作者往往被視為無私奉獻的專業人士,他們默默支援有需要人士,如弱勢家庭、精神病患者、長者或受虐兒童等。然而,在不斷給予和照顧他人的過程中,社工自身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視。事實上,社工每日面對沉重個案、情緒勞動及制度壓力,極容易出現情緒困擾甚至心理疾病。 研究指出,社工經常經歷「同理心疲勞」(compassion fatigue)及「次級創傷壓力症」(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這是因為他們長期接觸創傷故事,容易出現焦慮、失眠及情緒低落(Figley, 2002)。此外,香港社工普遍工作時間長,資源不足,缺乏足夠的支援系統,亦令他們感到無力與孤單(Leung et al., 2021)。 除了工作負荷,角色矛盾亦是造成壓力的來源之一。社工時常在前線與政策之間拉鋸,要在機構規限與服務對象的需要之間作出抉擇,這種價值衝突(value conflict)會引致道德壓力(moral distress),影響心理狀態(Kim & Lee, 2009)。 更值得關注的是,受文化影響,部分社工即使出現心理困擾,也不願尋

汪嘉佑醫生
8月1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