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心理專欄】自閉症與運動抽動的交集
筆者最近在臨床觀察到一些患有高功能自閉症譜系障礙(HFASD;前稱亞氏保加症)的青少年突然出現運動抽動(motor tics)的情況。這些個案均無家族病史,身體檢查正常,細問後發現多數由學業壓力及人際關係問題引發。運動抽動是指不自主、突發且快速的肌肉動作,例如眨眼、聳肩、下顎拉伸或搖頭。運動抽動在ASD的青少年中相對常見,不同研究的盛行率估計介乎9%至18%之間,甚至更高。這些抽動不同於重複性的「刻板行為」或「刺激行為」,前者是突發性的,而後者通常更有節奏。 ASD與運動抽動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環境和心理因素在抽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學業壓力、同儕關係或家庭期望可能令青少年感到焦慮,而壓力是抽動的主要觸發因素之一。此外,ASD青少年常有感官處理問題,過多的聲音、光線或人際互動可能加劇社交負荷及神經系統的負擔,間接促使抽動出現。雖然遺傳因素在抽動症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如開頭所述,部分患者無家族病史,顯示環境壓力在誘發抽動中的關鍵作用。 家長可透過細心觀察、減輕壓力及尋求專業支援,能有效幫助ASD青少年管理運動抽動,提升生活質素。關愛與接納至關重要,家長應

黃珮詩女士
11月2日


【心理專欄】思覺過敏初解碼
Jess(化名)從不喜歡出席家族聚會,因她的親戚總愛比較後輩的近況。她總是不及其他同齡表親,常處於被貶低的位置。在家族聚會中,她漸漸變得沉默。有時,親戚只是抬頭看她一眼,又或視線剛好掠過她的方向,都會令她覺得他們在談論自己。即使沒有眼神接觸,看見他們一個表情、一個小動作,也會牽動 Jess 的神經,令她壓力倍增,以前聽到的負面評價不斷在腦海出現。她甚至會手心冒汗,心跳加速,極力回想自己做了甚麼惹長輩不悅,導致她們又在說自己壞話。Jess 因為害怕面對親戚對自己的批判,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常常感到被注視、被談論正是 「思覺過敏」的其中兩個心理困擾。 「思覺過敏」(At-Risk Mental State)中的「思」指思想、「覺」指感覺,意即因兩者敏感而產生的心理狀態。一般人會下意識地聯想起「思覺失調」(Psychosis),然而前者是一種心理困擾,出現的情況較為輕微、短暫,尚未發 展成為疾病;後者則是已形成的一種精神疾病,需要進行長期的藥物及心理治療。 思覺過敏與腦部神經系統的運作有密切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能幫助我們自動調節對

黃珮詩女士
8月30日


【訓練課程】做個社交達人 初階 第二期
由於反應熱烈,我們迅速加開第二期【做個社交達人】訓練課程﹗ 社交是人生必學範疇,亦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良好的社交技巧對學業及工作都有幫助。本訓練專為受社交障礙影響的青少年而設,是一套以認知行為治療為本,並採用情景主導的社交能力訓練。 透過訓練青少年基本的社交能力,包括社交動力、社交知識、談話技巧、非語言表達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同理心和社交推理,希望他們更能應付成長環境中所帶來的社交困難。小組透過多元教導,包括教學、角色扮演、討論、課堂及課後練習去幫助組員掌握社交技巧,裝備好成為社交達人。 【 做個社交達人 實況社交能力訓練 初階 】 服務對象 :有社交障礙的高中及大專學生 人數 :4-6人 費用 :$6,300(包括子女及家長課堂) 導師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黃珮詩 日期 ﹕ 30/8/2025, 6/9/2025, 20/9/2025, 27/9/25, 4/10/2025, 11/10/2025 (星期六) 課程地點: 思健兒童發展 暨心理治療及輔導中心 中環德輔道中19號環球大廈12樓1203A室 (中環站A或B出口)...

黃珮詩女士
7月26日


【心理專欄】高功能自閉症的職場挑戰
Benson(化名)以一級榮譽大學畢業,去年剛加入一間國際科技初創公司。他熱愛AI程式設計,擅長撰寫乾淨代碼,生活規律:每天到同一間快餐店吃早餐,下班後堅持坐巴士回家,即使塞車也不轉地鐵。茶水間裡,他想融入同事閒聊,卻聽不懂笑話。例如有同事說:「個女仔同我講:『我而家屋企冇人!』,咁我即刻去佢屋企啦,點知佢屋企真係冇人喎!」大家哄堂大笑,他卻疑惑地問:「個女仔好坦白,點解咁好笑呢?」場面頓時尷尬。他與同事的對話多為一問一答,難以延續話題。Benson渴望融入職場、認識朋友,但每次想到要在公司開始和維持對話,焦慮感就油然而生。 Benson因高功能自閉症,心智解讀(Theory of Mind)能力較弱,較難理解笑話。心智解讀是理解他人意圖、情感或隱藏訊息的能力。笑話常靠雙關語、誇張或暗示,例如「屋企冇人」的笑點在於「冇人」有雙重意思:以為她在暗示你可以過去,結果發現真的一個人都沒有 ; 但他只從字面理解,無法捕捉幽默的弦外之音。研究顯示,自閉症人士大腦內與社交相關的神經迴路(neural circuit)活動較弱,影響他們解讀非直接語言。執行功能

黃珮詩女士
7月10日


【心理專欄】特別的你 特別的母親節
Tommy(化名)今年19歲,大學成績優異,熱衷天文學,喜歡獨自研究。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善於表達情感,少與人交談。他對母親的關心常以短促回答或沉默回應,父母因此抱怨他「冷漠」或「不孝」。例如,在母親節的飯局中,他因鄰桌客人高談闊論而突然離席,讓母親感到尷尬和失望。他與父母常因彼此不理解而爭執,這使他更加孤立,母親也心力交瘁。 Tommy被診斷為 高功能自閉症 ,他的行為與「心智解讀」(Theory of Mind)和「同理回應」(Empathic Response)的發展障礙有關。心智解讀是指理解他人想法、情感和意圖的能力。他難以感知母親的情緒,無法察覺她因他的沉默而失望,這並非有意冷漠,而是大腦處理社交訊息的方式不同。同理回應涉及對他人情感的共鳴和適當反應。他可能感受到關心,但因缺乏表達情感的技巧或社交壓力而選擇退縮或沉默。心理學研究指出, 自閉症 人士常因感官處理異常和社交超載(Social Overload)而避免互動。Tommy可能對噪音極為敏感,在複雜的社交情境中容易引發壓力反應。他難以解釋自己的不適,父母也不理解他的內在體驗。

黃珮詩女士
6月21日


【心理專欄】如何幫助思覺過敏人士
面對壓力時,思覺過敏人士容易受到一些自動化負面思及核心信念影響,陷入某些非理性的想法,從而出現困擾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下兩個例子是他們常有的思想陷阱﹕ 妄下結論 - 在欠缺充分資料、合理依據的情況下對事物做出判斷。 例子:在聊天室發訊息給朋友,對方讀後沒有立刻回覆,認定朋友不想再與自己交往。 對號入座 - 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將身邊無關痛癢的事情與自己聯繫起來。 例子:同事圍在一起,即使沒親耳聽到他們的談話內容,已認定他們在說自己壞話。 如果身邊人出現情緒問題,亦有講述較為特別的想法、感覺和經驗,懷疑有以上思覺過敏的跡象,你可以多關心對方,與他們打開對話,並在適當時候尋求 專業人士協助。 態度誠懇: 很多當事人與他人分享經歷時,都會馬上被人否定為想得太 多。若果對方有情緒或行為上的變化 (例如失眠、比以前少說話),建議 可以從這些轉變入手,表示留意到對方的改變,讓他們感受到關心而非 批判。 邀請對話: 很多當事人表示不敢將經歷告訴其他人,擔憂被人視為發瘋,感到難以信任他人。建議可以細心聆聽,了解困擾經歷對他們生活 所造成的影響,並嘗試多給予傾

黃珮詩女士
6月21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