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心理專欄】用數據看懂壓力 生理回饋(Biofeedback)幫你找回身心平衡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壓力大得整個人都繃緊、頭痛、胃痛、睡得不好、經常作病,明知道要放鬆卻無從下手?其實,這很可能是長期「踩油門」下自律神經失衡的警示,都是壓力留下的痕跡。 然而,大多數人對自己身體的壓力反應其實非常「無感」,彷彿踩著油門卻沒注意車輛已超速。其實,有沒有方法可以更具體「望到」自己的身心反應,同時學識怎樣調節? 答案就是:生理回饋(Biofeedback)。 什麼是生理回饋? 生理回饋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技術,主要利用感測器即時收集你身體狀態的數據,例如心率、心率變異度(HRV)、呼吸深度與頻率、肌肉緊張度、皮膚溫度、流汗情況等。這些數據會透過儀器轉化成圖表或指數,讓你可以目睹自己在不同情緒與壓力下的生理變化。不需要再靠Feel,有Data話你知 !! 舉個例子:你感到焦慮時,螢幕上就能看到你的心跳多快、呼吸多急、肩頸肌肉有多緊繃、皮膚溫度下降、流汗增加。這種即時回饋讓你不再只是「覺得緊張」,而是能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然後結合呼吸節奏或深度的調節、意像、身體放鬆等訓練,立刻從數據看出效果,掌控感大大提升,不再怕緊張就感到全身失控。

吳雁詞博士
8月1日


【心理專欄】人唔應該只係識踩油門 探討都市人自律神經失衡同壓力迷思
香港是個節奏超快的城市,很多時候我們好似一架踩盡油門的車輛,沒完沒了地奔波勞碌。試問,一架車只懂得踩油門,從不煞車,又怎可能長久?人體也是這樣,若長期只用「油門」而忽略「煞車」,遲早會壞。 這裡講的「油門」和「煞車」其實是自律神經系統的兩大主角:交感神經系統(油門)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煞車)。交感神經負責體內能量消耗,當我們遇到壓力或緊急情況,心跳會加速、呼吸變快、肌肉繃緊,準備好應戰或逃跑;反過來,副交感神經幫助身體放鬆、修復與節能,令心跳減慢、消化加快,身體得以休息和自我修復。 問題是,很多城市人經常處於長期「踩油門」狀態 -- 開OT、追deadline、趕課外活動,身體長期備戰,交感神經超強勢,副交感神經就投閒置散。這樣的身心狀態,彷彿一架失控的車輛,很容易出現各種「故障」,像失眠、胃痛、煩躁不安、莫名疼痛、血壓波動甚至經常生病。身體就好像在告訴你:「我好耐冇真正放鬆啦!」 其實,情緒並非單單是腦入面的感覺,而是「全身體驗」。例如四字詞語:「心如鹿撞」、「心如刀割」、「如坐針氈」,反映內心感受會同時伴隨生理反應。遇到壓力事件時,身體自然會好

吳雁詞博士
7月30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