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反應】人唔應該只係識踩油門——探討都市人自律神經失衡同壓力迷思
- 吳雁詞博士

- 7月3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7月31日

香港是個節奏超快的城市,很多時候我們好似一架踩盡油門的車輛,沒完沒了地奔波勞碌。試問,一架車只懂得踩油門,從不煞車,又怎可能長久?人體也是這樣,若長期只用「油門」而忽略「煞車」,遲早會壞。
這裡講的「油門」和「煞車」其實是自律神經系統的兩大主角:交感神經系統(油門)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煞車)。交感神經負責體內能量消耗,當我們遇到壓力或緊急情況,心跳會加速、呼吸變快、肌肉繃緊,準備好應戰或逃跑;反過來,副交感神經幫助身體放鬆、修復與節能,令心跳減慢、消化加快,身體得以休息和自我修復。
問題是,很多城市人經常處於長期「踩油門」狀態 -- 開OT、追deadline、趕課外活動,身體長期備戰,交感神經超強勢,副交感神經就投閒置散。這樣的身心狀態,彷彿一架失控的車輛,很容易出現各種「故障」,像失眠、胃痛、煩躁不安、莫名疼痛、血壓波動甚至經常生病。身體就好像在告訴你:「我好耐冇真正放鬆啦!」
其實,情緒並非單單是腦入面的感覺,而是「全身體驗」。例如四字詞語:「心如鹿撞」、「心如刀割」、「如坐針氈」,反映內心感受會同時伴隨生理反應。遇到壓力事件時,身體自然會好似要戰鬥或者逃跑,腎上腺素同皮質醇提升,心跳、呼吸、血壓、肌肉都ready爆發。短期來說,這是天然的防衛機制,但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身心能量會不斷被耗盡。
說說壓力,其實壓力沒有絕對好壞之分。有好壓力(Eustress),例如短期要應付工作挑戰或緊張情況,這類壓力能激發動力和專注力,幫助我們達成目標。但當壓力轉為長期且無法紓解的負壓力(Distress),就可能造成身心疲憊、焦慮、甚至抑鬱。
說到底,100%無壓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且壓力恰恰是讓人生有味道的調味料。但如何辨識出壓力正在失控,使自己出現身體及情緒徵兆,才是重要之處。當你覺得莫名其妙疲倦、不舒服,其實身體正試圖給你訊號:你需要停下來,學會「煞車」,平衡那個長期踩盡的油門。
以下是幾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舒緩方法:
深呼吸練習 — 用腹式呼吸, Slow and Low, 幫助激活副交感神經,讓身體慢慢放鬆。
規律運動與冥想 — 運動有助釋放快樂荷爾蒙,冥想可以穩定心情。
充足睡眠與休息 — 免疫系統和身體修復的重要基石。
傾訴與尋求支持 — 找親友或專業人士談談,減輕心理負擔。
身心是相互影響的整體,身體每天都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我們:是時候慢下來,關心自己了。下一篇網誌將介紹「生理回饋(Biofeedback)」技術,如何幫助您更深入了解自身身心狀況,及時調節達致平衡,誠邀大家繼續關注。
✍🏻撰文: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吳雁詞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