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失眠】失眠的告白
充足睡眠有助修復身體細胞、維持良好免疫系統並能協助穩定情緒。可是香港人生活壓力大,無論老中青,都有機會面對不同程度的生活難題而誘發失眠問題。雖然偶爾一兩次的失眠還不至於影響生活,但當程況持續,困擾便會慢慢浮現。 面對突如其來的失眠,多數人會徬徨、不安及焦躁,擔心沒有足夠精神去應付隔天的工作或處理其他重要事情。很多人都試過在失眠的時候”數綿羊”,逼迫自己儘快入睡。可是,總是越數越精神,越睡不著,心情就越煩躁。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原來,當我們擔憂或煩躁時,腦部會進入一個高度戒備既狀態,從而令到我們更加難以入睡。更多的時候,當我們不再去煩惱能否入睡,當我們不在逼迫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又會突然進入睡眠。 對失眠的處理,暫時最有科學根據的方法有兩種:服食安眠藥和行為認知治療。藥物能有效幫助入睡,不過要注意,長期服用有機會造成依賴,而且不能解決失眠的根本原因。要處理持續的失眠困擾,最有效是行為認知治療。舉個例子,當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時,應該起床做一些無關重要又可以放鬆心情的活動,如聽輕鬆的音樂,閱讀雜誌等等,直至身體發出睡眠的訊號,如打呵欠,才再返回床

張正平醫生
2021年1月31日


【醫生專欄】躁鬱症的解讀與防治
本港大約有5%的人口患有 躁鬱症 (即狂躁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容易出現極端波動的情況,在鬱鬱寡歡中甚至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影響自身健康及家人的生活。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香港大塚製藥贊助的「提升情緒健康 全方位認識躁鬱症」講座,便邀得雙相情緒學會會長、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及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與大眾分享如何全方位認識及應對躁鬱症。 解讀躁鬱症 躁鬱症 又稱雙相障礙或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使人情緒高低起伏失去控制,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長期情緒疾病。林震醫生指出,基因遺傳、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調、生活中遭逢重大創傷而給心理帶來壓力等都是躁鬱症的誘因。躁鬱症的病徵主要有幾個方面:容易膨脹自我價值和偉大感,經常情緒高漲或易怒;對睡眠的需求減少,睡得少卻不會累;口若懸河,比平常更健談或不停說話;思考跳躍,滿腦子計劃、好動且混亂衝動;不能集中精神、容易分心;社交或工作變得活躍,或性行為頻繁;失去自控能力、放縱自我,做出妄顧後果的行為,例如過度購物、愚蠢的商業投資、魯莽駕駛等。 當前述病徵出現三項以上,且時間延續超過一星期便需要特別留意。有些患者在躁狂發

張正平醫生
2021年1月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