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譜系障礙(ASD)與使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有關係嗎?
- 張正平醫生
- 3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15分钟前

近日有不少家長查詢﹕自閉症譜系障礙(ASD)與使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有關係嗎?
ASD 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特徵包括社交溝通困難、重複性行為和感官敏感等,影響全球約 1-2% 的兒童。在香港,根據衛生署數據,ASD 診斷率近年穩步上升,家長往往尋求環境因素的解釋。最近,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是撲熱息痛(paracetamol)與 ASD 的潛在關聯。
孕婦使用撲熱息痛與 ASD 風險的關聯
多數研究聚焦於孕婦使用撲熱息痛是否會增加胎兒發展 ASD 的風險。撲熱息痛是唯一獲批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發燒的非處方藥,超過 50% 的孕婦曾使用它來緩解頭痛、發燒或肌肉痛。然而,近年多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這可能與胎兒出現神經發展障礙有關。
一項 2022 年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審查了 16 項高質量研究(包括 13 項追蹤研究、1項統合分析),發現孕婦使用撲熱息痛與 ASD 等神經發展障礙相關,尤其是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時,風險增加約 19-21%。另一項 2025 年的統合分析,回顧了 46 項研究,結果顯示 27 項研究報告正面關聯(即使用撲熱息痛與 ASD 風險增加相關)。這些研究推測機制包括氧化壓力、線粒體功能障礙及表觀遺傳變化,例如撲熱息痛可能干擾胎兒大腦發育中的內源性大麻素系統。
然而,證據並非一面倒﹗
一項 2024 年發表於《JAMA》的瑞典大型追蹤研究,追蹤近 250 萬兒童,發現ASD 與服用撲熱息痛僅有輕微關聯(Hazard Ratio 1.05, CI 1.02-1.08)。分析兄弟姐妹特定組別,發現無顯著關聯 (Hazard Ratio 0.98, CI 0.93-1.04)。這提示先前觀察到的關聯可能來自遺傳或環境混雜,而非直接因果。
總體而言,ASD 與撲熱息痛的關係仍須更多的研究分析證實因果關係。但基於預防原則,專家普遍建議孕婦僅在必要時使用撲熱息痛,並選擇最低有效劑量和最短療程。
ASD 的成因複雜,涉及遺傳、環境及基因-環境互動;單一因素如撲熱息痛可能只是拼圖的一角。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張正平醫生
24/9 後續更新﹕美國 FDA 於 22/9/2025 刊登了新聞稿, 原文(英文)﹕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responds-evidence-possible-association-between-autism-and-acetaminophen-use-during-pregnancy
中文翻譯如下﹕
FDA回應懷孕期間使用撲熱息痛可能與自閉症相關的證據 機構啟動安全標籤更改程序並通知醫生可能的關聯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今天啟動了對撲熱息痛(泰諾及類似產品)標籤更改的程序,以反映證據顯示孕婦使用撲熱息痛可能與兒童神經系統疾病(如自閉症和ADHD)風險增加相關。該機構還發出了一封相關信函,提醒全國的醫生。
FDA局長Marty Makary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表示:「FDA正在採取行動,讓父母和醫生了解有關撲熱息痛潛在風險的大量證據。即使有這些證據,選擇權仍然在父母手中。根據預防原則,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在懷孕期間避免使用撲熱息痛,特別是因為大多數輕度發燒不需要治療。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孕婦使用撲熱息痛仍然是合理的。」
近年來的證據顯示,懷孕期間使用撲熱息痛與其後診斷出如自閉症和ADHD等疾病之間存在關聯。多項大規模追踪研究,包括護士健康研究II和波士頓出生隊列,發現了這種關聯。一些研究描述,當撲熱息痛在懷孕期間長期使用時,風險可能尤為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許多研究描述了撲熱息痛與神經系統疾病之間的關聯,但尚未確立因果關係,科學文獻中也存在相反的研究。此外,撲熱息痛是唯一獲批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發燒的非處方藥,而孕婦高燒可能對其子女構成風險。此外,阿士匹靈(Aspirin)和布洛芬(Brufen)對胎兒的負面影響已有充分記錄。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