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長效針劑配合家人支援 提升療效助控制病情
- 鄭珊醫生
- 6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7月31日

根據近年本港調查推算,香港約有2.5%人口、即18萬人患思覺失調,當中大部分是20至30歲的年輕患者。[1,2] 倘若患者未能妥善處理病情,或可能令病情惡化及腦部功能受損。因此,為患者建立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案至為關鍵,包括醫療及情緒支援,助思覺失調患者走出陰霾。
思覺失調是由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失衡所致的精神疾病。一些比較容易抑壓負面情緒、內向多疑、思想固執嘅人,都屬於思覺失調的高危一族。思覺失調症狀可劃分為陽性及陰性。陽性症狀指患者的五官感覺出現異常,感受到某些不存在的影像、聲音或感覺,例如出現幻聽、幻覺或幻觸。妄想亦是思覺失調常見的陽性症狀,患者會強烈相信某些不真確的事,而且不容他人質疑其看法。例如,他們會相信有人要加害自己。而陰性症狀主要指患者失去一些生活上的功能,例如變得沉默寡言、面無表情、對生活失去動力,甚至不願意刷牙及洗澡。
對於思覺失調的治療,第一線治療一般都會用口服抗精神病藥物。精神科專科鄭珊醫生表示,患者一般於服藥數日後,便能明顯改善病情。但有些口服藥物的副作用較多,或會影響患者機能,有機會出現肌肉僵硬、催乳激素增加、疲倦等問題,對患者日常生活做成影響。部分患者更會因出現副作用,而自行停服藥物。自行停藥會大大增加復發的風險,而每一次的復發都會對腦部造成損害,治療亦會越困難。鄭醫生亦表示,如患者未能依從指示服藥,多達一半患者會再度出現思覺失調,復發時間可以短至數個月。她分享,曾有一名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要求停用口服藥物,停藥兩個月後,思覺失調便再度復發。
幸而,現時新一代口服抗精神病藥物亦有長效針劑配方,長效針劑的有效成份與口服藥物相同,副作用亦相對較少,有助提升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有助穩定病情。鄭醫生指出,長效針劑只需每隔數星期或數月定期注射,透過手臂及臀部肌肉注射並於體內發揮藥效。而一般口服藥物需經身體多重代謝才能發揮藥效。「某些患者身體代謝功能較差,未能吸收口服藥物,服用後不但治療效果欠佳,更產生不同副作用,影響健康。」
阿明(化名)是位中年人士。朋友到阿明家中,發現他有把鞋子放進雪櫃、用筷子吃蛋糕等怪異行為。雖然阿明沒有出現任何陽性症狀,但經醫生診斷後,確診為思覺失調。醫生為他處方口服藥物,惟他病識感低,不肯按時服藥,以致病情未能受控,令到家人及朋友都感到擔心。有見及此,醫生為阿明轉用長效針劑治療。及後,阿明的病情有明顯改善,而且精神健康良好,重拾正常生活。
鄭醫生表示,思覺失調一般都需要長期服藥。因此,患者進行治療期間,維持良好的藥物依從性十分重要。長效針劑亦可以減低患者家屬每日提醒患者依時服藥的負擔。在治療路上,身邊人的鼓勵也十分重要。她提醒家屬,要主動關心患者的情緒健康及協助患者定時接受治療。生活上,家屬切忌於患者身上投放負面情緒,空閒時亦可與患者一同外出,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交生活以改善情緒。配合家人支持,患者的治療效果便能大大提高。
鄭珊醫生提醒,治療思覺失調的方案眾多,均有其成效、副作用及限制。如對治療有所疑問,請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鄭珊醫生
📣媒體發佈:傾醫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