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媒體訪問】TVB《流行都市》 社會新鮮人工作壓力
# 畢業生及職場新鮮人精神健康與專注力調適解析 本影片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就畢業生及初入職場人士面對的精神壓力、適應策略及專注力問題作深入探討。內容涵蓋從認識職場文化、人際關係建立,到處理拖延症狀與焦慮情緒,以及專注力不足的診斷和治療,並針對成人與兒童在專注力問題上的差異提供專業見解。整體討論兼顧理論與實務,旨在幫助新入職者有效舒緩壓力,提升心理韌性及職場表現。 ## [00:00 - 03:02] 畢業生職場適應與拖延症認識 ## [03:02 - 06:50] 管理焦慮與提升工作信心的方法 ## [06:50 - 09:18] 辦公室環境與成人專注力不足探討 ## [09:18 - 11:56] 專注力不足診斷與治療方法:兒童與成人的差別

思健醫務中心
2024年10月28日


【媒體訪問】TVB《流行都市》經前不悅症
經前症候群深度解讀:成因、症狀與治療全攻略 本視頻聚焦探討經前症候群(PMS)與經前不悅症(PMDD)的全面知識,內容涵蓋症狀種類、成因分析、高危族群辨識以及生活調理與醫療介入。由輕至重的病程漸進,醫生詳細解析內分泌與神經傳導物質變化如何影響女性情緒和身體狀況,並配合實際臨床案例彰顯病症嚴重性。透過科學論述與生活建議,幫助觀眾正確認識與應對這些女性健康議題,提供兼具專業與實用價值的參考。 [00:03 - 02:52] 什麼是經前症候群?普遍現象與主要成因解析 [02:53 - 05:22] 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多樣性與嚴重程度的區別 [05:23 - 07:29] 疾病分類與多元治療方向 [07:30 - 09:19] 嚴重症狀藥物治療與心理輔助 [09:20 - 11:07] 臨床個案與經前症候群停經後的變化

思健醫務中心
2024年4月29日


【微笑抑鬱症】淺談微笑抑鬱症
甚麼是微笑抑鬱症? 微笑抑鬱症是一個常見的網絡詞彙。它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診斷,不論是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SM-5) 或國際疾病分類 (ICD-11)均沒有正式收錄。微笑抑鬱症一詞應該是由「Smiling Depression」直接翻譯過來的。 參考外國的相關網站,微笑抑鬱症也被稱為「隱藏性」、「高功能」或「陽光」抑鬱症,是一種獨特的抑鬱症形式,患者在外表上看起來很快樂或滿足,而內心卻在經歷痛苦的抑鬱癥狀。以下是微笑抑鬱症相關的癥狀: 掩飾真實的情緒: 患有微笑抑鬱症的人經常將自己的真實悲傷感受隱藏在幸福或快樂的外表背後,即使他們可能在情感上掙扎。 表面上的正常: 他們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保持工作、維持人際關係和參與社交活動,這可能使他們難以被發現患上抑鬱症。 消極的自我認知: 患有微笑抑鬱症的人往往感覺自卑和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即使他們表現出自信的外表。 自殺風險增加: 這種形式的抑鬱症具有更高的自殺風險,因為這些人可能有精力和動機去採取行動,而自殺念頭通常更好地被隱藏起來。 根據以上的形容,最接近的臨床診斷應該是非典型 抑鬱症

張正平醫生
2024年1月15日


【社交恐懼症】是害羞還是社恐?教你分辨兩者不同!
面對演講,有些人很自信,有些人則表現緊張。究竟與人對話時慣性避開視線、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性格內向、害羞還是已經患上社交恐懼症呢?怎樣診斷是否患上社恐呢?假若患上又應該如何處理呢?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常被簡稱為「社恐」,屬於 焦慮症 的一種。顧名思義,社恐患者在社交場合容易感到害怕或焦慮,他們會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症狀會導致負面的評價。在這些社交場合中,社恐患者往往不發一言,避免招來注意;面對別人時,也容易出現面紅耳熱和顫抖的情況。患者會主動迴避這些社交場合,或帶著強烈的焦慮感去忍受。社恐很多時在青少年期出現,但也有於成年後才出現的情況。 如何分辨是害羞、性格內向還是社恐? 害羞或性格內向是一種性格特質,是先天及成長中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性格特質。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害羞的人會表現內斂、不敢開口說話,可是待熟悉場合後,便能慢慢適應,所以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內向的人並非恐懼或不能社交,而是傾向「選擇性社交」,例如在多人的場合他們會比較被動。但若果是少人聚會或單獨交流,他們就會變得自在和比較健談。..

張正平醫生
2024年1月3日


【躁鬱症】躁底 = 躁鬱症?
「醫生,我的某某家人或朋友經常很躁底,他是否有躁鬱症?」這是一個常常會被問及的問題。這裏我直接說答案﹕不一定,要視乎有沒有其它相關的病徵。可能是躁鬱症的名稱,使得很多人覺得與躁底有關,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 我想很多人都試過躁底或心情煩躁,生活上的不如意、被上司責備、身體不適等等,其實都有機會令到我們感到躁底。但這些不快的情緒一般過一陣子便會自己消失。如果情緒困擾揮之不去並影響到日常生活,那麽便真的有機會是出現情緒病了。 那麽持續的躁底情緒是否就代表那人有 躁鬱症 呢?正如前文所說,不一定。躁鬱症的病人也有機會出現急躁易怒的情緒,但情緒高低起伏失去控制才是躁鬱症的主要徴狀。患者會有反復的躁狂(情緒高漲)或抑鬱(情緒低落)情況,不同的情緒狀態會出現於不同時段,可以是單一的或交替發作,有些患者亦會出現混合的情緒發作。這些情緒起伏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感覺、行為、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功能表現。 患者在躁狂發作時的常見症狀包括﹕ 感到精力充沛,非常活躍 自尊心膨脹 情緒異常高興、興奮或急躁易怒 自覺精力過人、毫無睡意 思想急速、意念飛躍

張正平醫生
2023年10月10日


【平安三寶】平安三寶-齊認識遺囑、持久授權書及預設醫療指示!
相較於其它年齡層,長者往往是較易被忽略的一群。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預計到2041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佔全港人口約三分之一。隨著年紀漸長,老人家患上腦退化症或中風的機會亦相應提升。一旦身體出現問題並喪失精神及自理能力,其家人亦要面對困境。因此,目前本港設有俗稱「 平安三寶 」的法律文件,包括「遺囑」、「持久授權書」及「預設醫療指示」,可以協助長者訂立日後的財產管理、分配及醫療指示等等,以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合法權益。以下為大家逐一介紹 平安三寶 。 第一寶「遺囑」:生前訂明死後的財產分配 避免家人爭議 相信大家對遺囑並不陌生,遺囑又稱為「平安紙」,是長者為他們在「百年歸老」後的財產分配作出「預設指示」。不過,無論是電視劇或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爭產案,當中一大爭議點往往是圍繞著長者在定立遺囑時的精神狀況。 為避免上述情況,長者在訂立遺囑時,可以安排一位精神科醫生在場,對長者的精神能力作出評估,證明長者在簽署遺囑時神志清醒,便能減少日後不必要的爭議。評估過程是由醫生與長者單獨會面,了解長者是否清楚遺囑的內容,能否敍述其擁有的財產及價值以及能否清晰地表達

張正平醫生
2023年10月9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