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精神科藥物資訊】「食藥會上癮?」「副作用好恐怖?」... 精神科藥物常見誤解與專業解析
患者對精神科藥物抱持各種疑慮,這些誤解往往源於社會標籤、網絡資訊混亂或過時觀念,可能阻礙患者接受適切治療。以下為社會常見的五大誤解: ❌ 誤解一:「食藥會上癮,戒唔甩?」 🔍 專業解析: 並非所有藥物皆具成癮性:抗抑鬱藥(SSRI/SNRI)、新一代抗精神病藥、情緒穩定藥等極少導致生理依賴。停藥需逐步減量,是為避免「斷藥反應」(如頭暈、焦慮),而非因「上癮」。 需謹慎管理的藥物:鎮靜藥確實有潛在的依賴風險,但醫生會嚴格評估適應症、處方最低有效劑量及最短療程,並教導安全使用。香港衛生署已將鎮靜藥列為「危險藥物」加強監管。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濫用風險相對較低。 ❌ 誤解二:「食藥係治標唔治本?」 🔍 專業解析: 藥物修復大腦傳導物質失衡:抑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等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失調相關。藥物直接調節這些系統,如同糖尿病會使用胰島素藥物,屬針對病因的治療。 藥物為心理治療奠定基礎:嚴重情緒困擾時,患者難以投入心理治療或在生活上作出調整。藥物可儘快緩解症狀,讓患者有能力學習應對技巧。 「治本」需多管齊下:最佳治療

張正平醫生
6月15日


【精神科藥物資訊】精神科藥物會令人嗜睡嗎?解開常見疑慮
許多患者在接受精神科治療時,常擔心藥物會導致嗜睡、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最近筆者便在 Threads 上看到有患者分享,說使用了抗抑鬱藥後,整日昏昏欲睡。事實上,「精神科藥物是否必然導致嗜睡呢?」這個問題,答案並非簡單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更細緻的探討。 部分藥物確實可能引起嗜睡 首先,必須坦誠說明:某些類別的精神科藥物,嗜睡確實是較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尤其是在開始服藥或調整劑量的初期。常見可能引致嗜睡的藥物類別包括: 傳統抗組織胺類藥物 (用於助眠): 如 Hydroxyzine。這類藥物較易引起嗜睡,有時會利用此特性來改善失眠。 部分抗抑鬱藥:三環類抗抑鬱藥 (TCAs): 如 Amitriptyline、Doxepin。這類藥物較易引起嗜睡,有時反而利用此特性來改善失眠。又例如 Mirtazapine(米氮平),特別在低劑量時,其抗組織胺作用較明顯,可能導致嗜睡。 部分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如 Chlorpromazine、Haloperidol,鎮靜作用較強。第二代:如 Quetiapine、Olanzapine(奧氮平)。其抗組織胺作用

張正平醫生
6月15日


【精神科藥物資訊】精神科藥物是否會令體重上升?解開常見疑慮﹗
許多患者擔心服用精神科藥物後「一定會變肥」,但實際上,不同藥物對體重的影響差異很大,甚至有些藥物幾乎不會影響體重,或可能因改善症狀而間接幫助控制體重。以下是關鍵解析: 藥物致肥風險分3大類 高風險藥物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Olanzapine),可能顯著影響代謝與食慾。 部分抗抑鬱藥:如米氮平(Mirtazapine),容易刺激食慾或導致嗜睡。 情緒穩定劑:如鋰鹽(Lithium)、丙戊酸鈉(Valproate),可能因水腫或代謝變化影響體重。 中低風險藥物 SSRI類抗抑鬱藥:如舍曲林(Sertraline)、 沃替西汀( Brintellix),多數人體重變化輕微,少數初期可能短暫影響食慾。 可能幫助控制體重的藥物 安非他酮(Bupropion):常用於抑鬱症,有助增加動力,但同時有機會減少食慾。 為什麼有些人吃藥後會瘦? 藥物對體重的影響並非單一方向!例如: 改善症狀後的正面效果:若患者因焦慮、抑鬱而暴飲暴食,藥物控制病情後,反而能恢復正常飲食模式。 藥物直接作用:如安非他酮 (bupropion) 可能降低食

張正平醫生
6月14日


【中二病】過度自我、拒絕接受現實...是太沉迷還是中二病發作?
中二病一字源自日本文化,用來形容某些年輕人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出的一種特殊行為或態度。 被形容為有「中二病」的青少年會表現出一種自我意識過強、幻想力豐富、自我定位異常的行為,而這個情況在青少年的群體中並不罕見。

張正平醫生
2月24日


【精神科藥物資訊】長效注射藥物在精神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慢性精神疾病,包括思覺失調症以及躁鬱症等,都是復發率較高的疾病,患者須要堅持藥物治療以降低疾病復發的風險。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常因服藥配合度不佳,造成反覆發作,每日服藥有時也會做成心理及生理上的負擔。

張正平醫生
2月17日


【芭比症候群】經常擔心自己外觀不夠完美?正常嗎?
【芭比症侯群】經常擔心自己外觀不夠完美?小心!你可能患上了 ⌈芭比症侯群⌋ !

張正平醫生
2月10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