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人格障礙】長期感到空虛寂寞?總是容易情緒化兼性格衝動?
甚麼是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患者的性格特質,包括思想、感受及行為模式,長期及持續地為患者在生活、人際關係、工作等等方面造成影響,並且令自己及身邊的人感到難過及困擾。這是精神科對於人格障礙的廣泛定義。當然這個診斷依然是有很多可以爭議的地方,醫生須要在多方面了解患者的生平,長時間深入地認識患者,才能夠有足夠的資訊去作出判斷。亦是這個原因,人格障礙不是一個醫生們常用的臨床診斷。 人格障礙主要分為3類,分別是多疑型(Cluster A)、情緒化及衝動型(Cluster B)以及焦慮型 (Cluster C)。「邊緣型人格障礙」及「表演型人格障礙」均屬於Cluster B 類型,其中又以邊緣型人格障礙最為常見。有研究指出全球目前有約1.6%人口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同一個人又可以同時擁有多於一種人格障礙。 了解邊緣型人格障礙兩大成因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因尚無一個定論,但一些研究認為與以下兩大因素相關: 1. 環境因素 部分患者在幼年時期遇到的不幸或不愉快經歷,包括長期被忽視、長期與父母分離、曾受虐待、父母關係破裂、經常目睹家庭暴力等等,都有

張正平醫生
7月7日


【情緒勒索】你知道嗎?這樣做都只是為你好!
「你知道嗎?這樣做都只是為你好!」、「你這樣做我會很傷心」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你又有多少次因為這些話所產生的內疚感而即使不情願也應對方要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小心,你可能已經被對方情緒勒索了!甚麼是情緒勒索?究竟如何解破情緒勒索,不讓對方再控制你呢?即看精神科醫生怎麼解說! 甚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美國心理學博士Susan Forward在 1997 年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當情緒勒索者使用上述手段控制他人,被勒索者便如同身陷迷霧(FOG)般,無法看清自我價值與現實處境。 甚麽人會做出情緒勒索的行為? 情緒勒索通常發生在較為親密的人際關係中,例如父母對子女,朋友或情侶之間等。事實上,某些人會做出情緒勒索的控制行為,其實源自於自身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或是希望受到他人的欣賞等。但問題就在於,情緒勒索者在追求這些慾望時,常常忽視了他人的感受。當然,亦有某些人是希望通過情緒勒索來獲得對他人的控制,

張正平醫生
7月7日


【失眠】失眠困擾兩成都市人 探討新一代助眠藥物
「瞓到自然醒」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可惜失眠往往困擾著許多都市人,持續的睡眠問題更令人無法集中精神,甚至情緒低落。應對失眠,或需要用到助眠藥以改善睡眠質素,然而不少患者容易將失眠或用藥「災難化」,愈是擔心恐懼,愈是難以安然入睡。近年,有新一代助眠藥能抑制人體的食慾素分泌,能促進入眠及維持睡眠,有助減輕失眠的困擾。 張小姐(化名)在求醫前持續地失眠了兩個星期,在這段期間她在網上尋找並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失眠問題,然而效果都不太理想。雖然她勉強能夠應付日間的工作,但每到夜晚她對於「眼光光到天光」的焦慮便會加劇。她每次躺在床上都會感覺整個人變得繃緊,結果每晚緊張得「典床典蓆」,未能好好入眠。另一方面,她在網上查閱的助眠藥物資料,發現很多「依賴、傷身」等負面資訊,這些導致她遲遲未有求醫處理。 醫生跟進下使用助眠藥 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表示,失眠在香港甚為普遍,曾有研究指本港約2成人遇到類似問題,即一星期多於3日出現難以入眠、早醒或半夜經常睡醒等情況。他指出,部份患者或因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延誤求醫,致使情況變得更為嚴重。有另一部份則自行使用安眠藥物而沒有

張正平醫生
6月26日


【ADHD新藥資訊】認識胍法辛 Guanfacine:ADHD治療中的非刺激劑選擇
在香港,每20個兒童便有1個有可能患上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除了常用的中樞神經刺激劑(如利他林、專注逹、唯穩思),近年「非刺激劑藥物」如胍法辛(Guanfacine / Intuniv)亦成為重要治療選項。本文將從作用原理到日常應用,深入淺出解說這種藥物。 甚麼是胍法辛? 胍法辛(英文名:Guanfacine)是一種 α-2A 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原用於治療高血壓,後發現可調節大腦前額葉功能,改善 ADHD 的核心症狀,獲加拿大衛生部批准用於治療6-17歲患上ADHD的兒童。 胍法辛如何幫助ADHD患者? ADHD 患者的前額葉皮質(負責專注力、衝動控制)功能較弱。胍法辛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1. 增強前額葉神經傳導:穩定大腦信號,提升注意力與決策能力。 2. 抑制過度情緒反應:減少易怒、暴躁等情緒問題。 3. 非刺激劑特性:不影響多巴胺系統,較少引發失眠或食慾下降。 香港註冊進展? 暫時仍在註冊階段 (藥名﹕Intuniv) ,估計2026年完成註冊程序。唯暫時可按「指定病人用藥計劃」經西醫處方該藥物 (編按﹕ 醫生只要認為某種藥物對

張正平醫生
6月25日


【ASD】自閉症兒童飲食及營養補充建議
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兒童常伴隨飲食挑選、感官敏感與腸胃功能異常等挑戰,這些問題可能加劇營養失衡並影響神經發展。近年研究顯示,透過個別化飲食調整與特定營養素補充,有助改善部分核心症狀與共病問題。本文綜合最新醫學文獻與臨床指引,提出實用性建議。 一、建立基礎飲食框架 ASD 兒童的營養介入應以「均衡攝取」為首要目標。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引,每日需涵蓋全穀雜糧、蔬菜、水果、優質蛋白(如魚類、豆類)、乳製品(或替代鈣源)及健康油脂六大類食物,其中纖維攝取量應達年齡加5克(例如5歲兒童每日10克),以預防常見的便秘問題。 對於挑食嚴重的個案,研究建議採用「分階段食物暴露法」,例如將新食物切碎混入喜愛的食物中,逐步增加份量,同時結合正向行為強化策略。一項發表於《應用行為分析期刊》的研究證實,經系統性介入後,75% ASD兒童的飲食多樣性顯著提升。 需特別限制精製糖與人工添加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團隊發現,ASD兒童攝取高糖飲食後,過動與情緒波動頻率增加2-3倍,建議以天然水果替代含糖零食。 二、關鍵營養素補充:從腸道到腦部的支持 1 Omega-

張正平醫生
6月16日


【ADHD】ADHD兒童的科學實證營養策略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是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除了藥物與行為治療,近年研究發現「飲食調整」與「營養補充」能輔助改善症狀。本文綜合最新科學證據,提供家長實用的飲食指南。 一、飲食的核心原則:穩定大腦與血糖 ADHD 兒童的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常處於失衡狀態,而血糖波動可能加劇注意力分散與情緒不穩。因此,飲食需著重兩大方向: 1. 提供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原料(如蛋白質、礦物質); 2. 維持血糖平穩(避免精製糖與低纖維碳水化合物)。 二、關鍵飲食建議 1 高蛋白質早餐啟動專注力 早上是兒童的黃金學習時段,建議以優質蛋白質開啟一天,例如:水煮蛋、無糖乳酪、豆漿或雞肉。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是合成多巴胺的原料,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充足蛋白質有助提升早上的認知表現(Millichap & Yee, 2012)。 2 Omega-3脂肪酸: 大腦的潤滑劑 深海魚類(如三文魚、鯖魚)富含EPA與DHA,這兩種Omega-3脂肪酸能改善腦細胞溝通效率。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連續補充12週Omega-3的ADHD兒童,衝動行為減

張正平醫生
6月1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