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抑鬱症專題】再過2小時便要起床了,為何還睡不著?
【抑鬱症系列】除了食慾不振,另一個常見於抑鬱症患者的身體症狀便是「失眠」。有些患者會出現難以入睡的情況,有些則會在早上比平時早很多起床並難以再次入睡。不論是那種情況,都會導致患者在日間無精打采或容易感到疲累乏力。 當然不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會出現失眠,同樣地失眠亦不一定代表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 #身體症狀 #失眠 #難以入睡 #過早起床 撰文:精神科專科 張正平醫生 圖片設計:ei8htmonths 推薦閱讀﹕ 唔開心 = 抑鬱症? 抑鬱症的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

張正平醫生
2021年12月12日


【抑鬱症專題】茶飯不思
[抑鬱症系列]持續的情緒低落及失去對事物的興趣,抑鬱症的患者亦經常會出現一些身體的症狀(Biological Symptoms),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便是飲食失調。患者有機會出現食慾下降的情況,即使是平日最喜歡的菜餚擺在枱上,患者亦沒有從前對進食的喜樂。伴隨著食慾下降,患者的體重亦會明顯減輕,如一個月內體重下跌超過%,便應及早正視。當然,小部份的患者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亦有機會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她們通過進食來嘗試為自己減壓 (comfort eating)。不過,這不代表問題得到解決,有時甚至會增加患者內咎的感覺。 #抑鬱症 #情緒低落 #飲食失調 #食慾下降 #體重下降 撰文:精神科專科 張正平醫生 圖片設計:ei8htmonths 推薦閱讀﹕ 唔開心 = 抑鬱症? 抑鬱症的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

張正平醫生
2021年12月12日


【抑鬱症專題】沉悶的週末
[抑鬱症系列] 除了持續的情緒低落,抑鬱症的另一個主要徵狀是明顯的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即使是週未的假期,亦沒有太多的興趣去從事甚麽活動。明明以前很喜歡的活動,即使費盡了力氣去進行,亦只有疲勞,沒有從前愉悅的感覺。 #抑鬱症 #情緒低落 #失去興趣 #疲勞 撰文:精神科專科 張正平醫生 圖片設計:ei8htmonths 推薦閱讀﹕ 唔開心 = 抑鬱症? 抑鬱症的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

張正平醫生
2021年12月12日


【抑鬱症專題】鬱悶的星期一
鬱悶的星期一 [抑鬱症系列] 很多人在星期的心情特別鬱悶,我們稱之為“Monday Blues”。這種鬱悶的心情一般在一天結束後會慢慢平復。 抑鬱症的情緒低落則是比較持續的。這種失落的感覺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會出現,並且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候,患者甚至會無故哭泣,自己都不能解釋。有些則會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即使看喜劇亦不懂得笑。 #Monday_blue #鬱悶 #星期一 #抑鬱症 撰文:精神科專科 張正平醫生 圖片設計:ei8htmonths 推薦閱讀﹕ 唔開心 = 抑鬱症? 抑鬱症的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

張正平醫生
2021年12月12日


【媒體訪問】醫健知多D 焦慮症先兆
古時杞國,有個人整天擔心天會塌下來,因而寢食難安,我們都知道「#杞人憂天」很傻,可是卻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天塌下來當被冚」;每個人都經歷過焦慮不安時刻,遇到考驗或危機時,焦慮情緒就像敲響警鐘,提醒我們即將面對危機,以便早做準備;可是有些人往往不由自主地,擔憂家人、工作、生活、學業……會有更差的情況出現,警鐘不斷「誤鳴」以致長期處於戒備狀態,精神科專科醫生 #張正平,解構 #焦慮症 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詳細訪問﹕ 明週

思健醫務中心
2021年11月22日


【媒體訪問】每7個港人1個抑鬱 情緒病已成香港都市病
都市人生活壓力沉重,有統計指本港每7人便有1人患情緒病,社會對這類患者有不少負面標籤,如抗壓能力低、凡事鑽牛角尖等才會患病,但精神科專科醫生分析指,真實情況正正相反,情緒病患者患病原因較常見是責任感強、對自己要求高,甚至因有未雨綢繆的性格而憂慮未來致患病。除了上述情況外,亦有患者是因為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去平衡所致。由於情緒病在香港十分普遍,甚至逐漸成為都市病,呼籲社會減少標籤,鼓勵患者勿諱疾忌醫。 統計發現,情緒病患者中只有3分1人會主動求醫,造成延誤治療等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指出,情緒病患者主要有三個特徵:一,個人責任感強,任何事都想自己解決,甚至過度地想幫別人解決問題;二,對自己要求很高,甚至帶點偏執,例如一般人認為100分和95分都屬高分,但完美主義者卻硬性要求自己取得100分,且要求不能出錯,因而造成心理壓力很大;三是性格容易感到緊張,經常思考長遠的計劃,張稱,這類型的患者好聽一點可說是未雨綢繆,相反則思考未來比較多災難事情發生。 張續說,以上種種性格都是好事,但需要談及影響生活的程度。而個人性格與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假設父母要求高,

思健醫務中心
2021年11月7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