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親子教養】為甚麽仔女唔願意溝通?情緒價值與親子關係:培育健康情感聯繫的基石

【情緒價值】情緒價值與親子關係:培育健康情感聯繫的基石

我們在上文探討了情緒價值與人際關係的連結,其實情感價值對親子關係的質量、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和諧同樣至關重要。情緒價值(emotional value),即透過情感交流、理解和支持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作為一位精神科醫生,我觀察到許多家庭因缺乏情感連結而面臨挑戰,導致親子溝通出現障礙、孩子情緒出現問題、家長面對沉重壓力...


情緒價值的核心

情緒價值指的是在親子互動中,父母或孩子透過真誠的情感表達、共情和支持,讓對方感受到被愛、被理解和被重視。從心理學角度看,這種情感支持滿足了孩子對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基本需求,促進其自尊心、情緒調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研究顯示,擁有高情緒價值的親子關係能降低孩子出現焦慮、抑鬱或行為問題的風險。


在香港,家長常因工作壓力、長時間工作或經濟負擔而忽略情感交流。然而,物質滿足無法替代情感支持。孩子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注和理解,可能表現出孤立、叛逆或情緒低落等問題,這在我診症中屢見不鮮。


情緒價值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 促進孩子的情緒健康

當父母能敏銳地回應孩子的情緒需求,例如在孩子感到挫敗時耐心傾聽,或在他們成功時給予真誠讚揚,孩子會感到被接納,這有助於建立穩定的情緒基礎。反之,若父母經常忽視或否定孩子的情感,例如以「別哭了,這沒什麼大不了」回應孩子的悲傷,可能導致孩子壓抑情緒,長遠影響其心理健康。


  • 增強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

情緒價值是親子溝通的橋樑。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們更願意分享內心想法,從而減少誤解和衝突。尤其在青春期,孩子面臨身份認同和學業壓力,若父母能提供情緒支持,孩子更可能與父母保持開放的溝通。


  • 塑造孩子的社交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情感導師」。透過與父母的互動,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情感、理解他人感受並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例如,父母若經常以共情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孩子也會學會在與同伴相處時展現同理心。


挑戰與機遇

香港的親子關係面臨獨特挑戰。長時間工作文化常使父母缺乏陪伴孩子的時間,而狹小的居住空間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進一步加劇家庭壓力。此外,香港的教育體制競爭激烈,許多家長將焦點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忽略了情感需求。然而,隨著心理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視情緒價值的培養,這為改善親子關係帶來了機遇。


如何在親子關係中提升情緒價值?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家長在香港的忙碌生活中為孩子提供更多情緒價值:

  • 專注的陪伴時間

質量的陪伴勝過數量。即使每天只有15分鐘,關掉手機、全心全意與孩子互動,例如一起聊天、玩遊戲或閱讀,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這些時刻能增強親子聯繫,遠比昂貴的玩具或補習班更有意義。


  • 練習共情傾聽

當孩子分享喜悅或煩惱時,避免急於批評或給建議,而是試著理解他們的感受。例如,當孩子抱怨學校壓力時,可以說:「聽起來你真的很辛苦,有什麼我可以幫你的嗎?」這樣的回應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促進情感交流。


  • 肯定孩子的情感

華人文化中,父母有時會認為壓抑情感是堅強的表現。然而,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如憤怒或悲傷)並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這些情緒,是情緒價值的重要部分。例如,當孩子生氣時,可以說:「我明白你很生氣,我們一起想想怎麼處理好嗎?」這有助於孩子學會情緒調節。


  • 以身作則管理情緒

父母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孩子。若家長經常表現出焦慮或暴躁,孩子可能模仿這些行為。因此,家長需透過運動、冥想或尋求專業支持(如心理輔導)來管理自身情緒,從而為孩子樹立正面榜樣。


適應孩子的發展階段

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形式的情感支持。幼童需要更多的肢體接觸和安全感,青少年則需要更多自主權和尊重。家長應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調整互動方式,以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在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情緒價值是維繫親子關係的無形紐帶,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石。透過專注的陪伴、共情傾聽和積極的情感表達,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這些情感投入不僅能增強親子間的信任與聯繫,還能幫助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建立自信與韌性。作為家長,不妨從今天開始,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用愛回應他們的需求,讓情緒價值成為親子關係中最珍貴的禮物。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張正平醫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