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及最新分享
搜尋


【親子教養】為甚麽仔女唔願意溝通?情緒價值與親子關係:培育健康情感聯繫的基石
我們在上文探討了情緒價值與人際關係的連結,其實情感價值對親子關係的質量、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和諧同樣至關重要。情緒價值(emotional value),即透過情感交流、理解和支持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作為一位精神科醫生,我觀察到許多家庭因缺乏情感連結而面臨挑戰,導致親子溝通...

張正平醫生
8月6日


【情緒價值】情緒價值:構建更深層連繫的關鍵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香港人面對快節奏的工作壓力和繁忙的社交環境,情緒價值(emotional value)逐漸成為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情緒價值指的是在人際互動中,個人透過情感交流、理解和支持,為彼此帶來的心理滿足感和幸福感。這種無形的價值不僅影響個人心理健康,更在親密關...

張正平醫生
8月5日


【心理醫生 】「你好,我想預約心理醫生…」一文了解精神科醫生與臨床心理學家的分別
「你好,我想預約心理醫生…」這是診所經常會接到的查詢。 電視劇集不時會出現心理醫生這樣的角色,但現實是沒有心理醫生這個職業的﹗一般情況下大家所說的「心理醫生」,通常是指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以前者較多。不過,因應求診者或家屬的接受程度,以「心理醫生」、「心理科醫生」、「...

張正平醫生
8月2日


【講座 】精神醫學的科學與實踐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2025.7.30
講座題目﹕精神醫學的科學與實踐 日期﹕2025.7.30 地點﹕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講者﹕ 張正平醫生

張正平醫生
8月1日


【精神科實用資訊】情緒病可以靠驗血檢查血清素水平來確診嗎?
「 醫生,可唔可以驗下血清素,睇下身體係咪真係唔夠? 」 「 醫生,食左一排藥之後,可唔可以驗下血清素,睇下係咪已經足夠? 」 這是在診症室最常遇到的問題。目前,情緒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無法單靠抽血或檢測血清素(5-羥色胺,serotonin)水平來確診。...

張正平醫生
7月21日


【ASD】如何評估自閉症的嚴重程度
「我想知道小朋友既自閉症有幾嚴重?」 「我想睇下小朋友既自閉症去唔去到嚴重程度?」 中心不時會收到這類查詢,主要作申請 保險索賠用途 。 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個體的社交互動、溝通能力以及行為模...

張正平醫生
7月17日


【經前不悅症(PMDD)】撕掉「公主病」標籤,正視女性的情緒風暴
「醫生,我每個月嗰幾日,真系覺得自己痴咗線…」 「明明平時好地地,但月經前一周突然覺得人生好絕望,喊到收唔到聲...」 她們描述的並非普通經前不適,而是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張正平醫生
7月14日


【人格障礙】長期感到空虛寂寞?總是容易情緒化兼性格衝動?
甚麼是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患者的性格特質,包括思想、感受及行為模式,長期及持續地為患者在生活、人際關係、工作等等方面造成影響,並且令自己及身邊的人感到難過及困擾。這是精神科對於人格障礙的廣泛定義。當然這個診斷依然是有很多可以爭議的地方,醫生須要在多方面了...

張正平醫生
7月7日


【情緒勒索】你知道嗎?這樣做都只是為你好!
「你知道嗎?這樣做都只是為你好!」、「你這樣做我會很傷心」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你又有多少次因為這些話所產生的內疚感而即使不情願也應對方要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小心,你可能已經被對方情緒勒索了!甚麼是情緒勒索?究竟如何解破情緒勒索,不讓對方再控制你呢?即看精神科醫生怎麼解說...

張正平醫生
7月7日


【失眠】失眠困擾兩成都市人 探討新一代助眠藥物
「瞓到自然醒」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可惜失眠往往困擾著許多都市人,持續的睡眠問題更令人無法集中精神,甚至情緒低落。應對失眠,或需要用到助眠藥以改善睡眠質素,然而不少患者容易將失眠或用藥「災難化」,愈是擔心恐懼,愈是難以安然入睡。近年,有新一代助眠藥能抑制人體的食慾素分泌,能...

張正平醫生
6月26日


【ADHD新藥資訊】認識胍法辛 Guanfacine:ADHD治療中的非刺激劑選擇
在香港,每20個兒童便有1個有可能患上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除了常用的中樞神經刺激劑(如利他林、專注逹、唯穩思),近年「非刺激劑藥物」如胍法辛(Guanfacine / Intuniv)亦成為重要治療選項。本文將從作用原理到日常應用,深入淺出解說這種藥物。 ...

張正平醫生
6月25日


【ASD】自閉症兒童飲食及營養補充建議
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兒童常伴隨飲食挑選、感官敏感與腸胃功能異常等挑戰,這些問題可能加劇營養失衡並影響神經發展。近年研究顯示,透過個別化飲食調整與特定營養素補充,有助改善部分核心症狀與共病問題。本文綜合最新醫學文獻與臨床指引,提出實用性建議。 一、建立基礎飲食框架...

張正平醫生
6月16日
bottom of page







